敬老助老,带您识破金融骗局套路!
长期以来,手握养老钱的老年群体一直都是金融诈骗的“重灾区”,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也是花样不断,今天让小编给大家扒一扒近几年常见的几种老年人金融诈骗案例。 王大爷在公园锻炼时候,有个年轻人凑上来,向他介绍了一款“养老项目”,声称保本保收益,每年分红不低于30%,投资金额达标还可以享受高端养老服务。王大爷一听有这好事,立马把自己的100万的积蓄全投了进去。一个月后,王大爷没有如期收到分红,却一直联系不上对方,才意识到被骗了。 提示:不法分子惯用高额分红、高额收益、定制养老服务等说辞,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“养老项目”然后卷款跑路。购买理财产品应到正规金融机构,一切承诺高额收益的产品都是诈骗。 张阿姨接到一个自称是某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电话,由于张阿姨涉嫌洗钱,现在需要她配合将账户资金转入检察院的“安全账户”进行核查,核查证实其清白后再转还给她。张阿姨吓得不知所措,赶紧去银行办理转账。幸好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了异常,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,张阿姨才意识到这是电信诈骗,避免了钱财损失。 提示:不法分子通常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,通过诱骗、恐吓、威胁老年人,令其产生恐慌心理,进而实施诈骗。公检法部门不会以电话短信等方式要求消费者进行转账等操作,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。 李阿姨早上接到一个电话,对方称李阿姨的儿子在异地出差时候出了车祸,现在在医院要准备手术,还差5万元的手术费,对方还准确地说出了李阿姨儿子的名字、电话等信息。李阿姨当下就慌了,马上给对方转了钱。事后想起儿子昨晚打电话时候没跟她提起要去出差的事,连忙打电话给儿子,而她儿子好好地在公司上班,这才知道被骗了。 提示: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孩子的紧张,通常以孩子同事、朋友的身份,编造车祸、生病等虚假事实,诱骗老年人支付钱财。遇到陌生电话通知家人出事,应先联系当事人或其同行人员求证,切勿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。 张大爷正在小区散步,看到一个中年人正在给小区其他老人介绍一款“纪念币”,说是限量发行,增值快,短期内就可以获得高额回报,而且如果不升值他们还可以原价回收,绝对是个“稳赚不赔”的投资。围观的老人都很心动,张大爷立马也花5000元买了两套。周末儿子回家时候,张大爷把“纪念币”拿出来给儿子欣赏,儿子上网一查发现根本没有这款纪念币的存在。 提示: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热衷收藏,不熟悉行情的情况,以高回报、增值快等噱头,吸引老年人购买毫无收藏的“纪念币”或者假冒“纪念币”,骗取老年人钱财。收藏纪念币投资要保持理性态度,切勿盲目听信营销宣传内容,应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购买。 小编提醒 ❶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“保险”、高息“理财”,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,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。 ❷接到陌生电话不要慌张,多问多想才能避免上当受骗。 ❸不贪图小便宜,不接收“先返息”之类的诱饵,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。 ❹注意保护个人信息,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,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。 来源:民生银行福州分行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