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银保监局"三线"并举引流金融资源,精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
2020年2月,重庆18个贫困区县全部脱贫摘帽。重庆银保监局落实落细银保监会金融扶贫政策要求,针对全市基础设施差、生存环境差、产业带动能力差、特殊贫困人口比例高等“三差一高”贫困特点,实施加大资源投入、支持产业扶贫、做实定点扶贫的“三线”并进举措取得阶段性进展。至2019年末,全市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029.68亿元,同比增长21.04%;“农业保险+健康保险”为核心的扶贫保险体系提供农业风险保障511.96亿元,同比增长13.48%,为贫困户提供健康风险保障超8000亿元;全辖18个贫困区县、18个深度贫困乡镇、1919个贫困村实现银行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。
一、以加大贫困地区金融资源投入为基线,落地落实特惠政策
一是提供特惠成本信贷。引导银行机构通过落地政策性贷款、优惠资本成本、制定专项激励预算等方式,降低深度贫困地区信贷成本,增加信贷可得性,保障支持力度。二是创新特惠保险保障。引导保险公司创新推出精准脱贫保、防贫返贫保、惠民济困保等特惠扶贫保险,实现对全辖169.5万贫困户“三保障”需求全覆盖。特惠扶贫保险保费由市区财政全额承担,保险公司采取降起付线,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方式,提升赔付力度,赔付率达110%。三是完善特惠便利服务。在14个国家级贫困县设置“惠农通”“裕农通”“商易通”等银行金融服务点超3800个,2019年为当地偏远乡镇办理存取款金额超4亿元。加强“银保合作”向贫困地区下沉服务,96%的乡镇可通过银行网点获取保险服务。
二、以支持造血式扶贫产业为主线,靶向纾解发展问题
一是支持特色扶贫产业发展,纾解同质化问题。针对深度贫困乡镇主导扶贫产业60%以上为中药材的同质化情况,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扩展支持茶叶等扶贫产业发展。2019年,银行机构已向山地特色高效农业、乡村旅游业发放贷款260亿元,保险公司累计提供40余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。二是支持扶贫产业链发展,纾解脆弱性问题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发挥信用中介、信息中介作用,帮助贫困地区建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的利益联结体,带动贫困户生产增收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强化“金融+消费扶贫”,协助打通扶贫产品销售链条。局机关食堂、部分银行保险机构“以购代捐”,2019年向贫困区县直接采购农产品超2600万元。三是支持贫困户生产经营,纾解“破窗效应”问题。规范发展扶贫小额信贷,2019年末,全市已累计向19.87万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71.79亿元,获贷率42.19%,同比提高16.75个百分点。引导保险公司联合扶贫部门推出“产业精准脱贫保”,2019年为18个深度贫困乡镇近万户贫困户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1.84亿元。
三、以定点扶贫政策性、商业性、慈善性三结合为标线,创建“普惠金融扶贫示范点”
一是明确项目责任清单,合力推进政策落地。2019年,在对口帮扶的深度贫困乡沿河乡创建“普惠金融扶贫示范点”,已投入产业扶贫金额2462.4万元,免费承担各类保险保障责任超4.2亿元。二是因地制宜金融创新,增强商业可持续性。探索落地“保险+信贷”金融扶贫模式,为沿河乡魔芋种植农户参保收益保险,并通过保单质押获取银行贷款20万元。支持针对乡泡菜龙头企业专门推出“泡菜坛子破损保险”并进行免费承保,直接带动23户贫困户报团发展。三是广泛汇聚社会力量,奉献行业慈善爱心。指导行业协会成立银保扶贫慈善基金会,拨划资金124万元支持6个慈善项目。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关爱特殊贫困群体,投入426.1万元。助力开展“智志双扶”,联合10家银行保险机构结对帮扶沿河乡困难学生150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