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地文章 发挥小额信贷扶贫放大效应
做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地文章 发挥小额信贷扶贫放大效应
——河南省卢氏县金融扶贫试点做法与启示
为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,从2017年2月开始,河南省在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开展试点,通过建立金融服务体系、信用评价体系、风险防控体系、产业支撑体系,形成了“政银联动、风险共担、多方参与、合作共赢”的扶贫小额信贷落地模式。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从2016年末不到1%提高到2017年12月的49.3%。主要做法是:
一、坚持问题导向,做好金融扶贫政策落地文章
河南银监局成立以“一把手”局长为组长的扶贫小额信贷推进工作领导小组,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作为党委重大课题,班子成员深入兰考、滑县、卢氏、光山等贫困县调研督查20余人次,专题研究破解政策落地难题。主动加强与省扶贫办沟通,向省政府领导专项汇报,积极建言献策,推动政府出台《金融助推卢氏县脱贫攻坚试验区工作方案》。
1.建立金融服务体系。着眼破解“网点少了,服务怎么保障”的障碍,构建了“三级联动、政银融合”的服务体系,形成了“牵头推进有机构、办理服务有人员、贷款发放有流程”的工作格局,实现了金融服务从“没人管”到“管到底”的转变。 “三级联动”,就是着眼于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,整合组织力量,成立县金融服务中心、乡金融服务站、村金融服务部的三级金融服务网络,明确了各司其职、衔接有序的制度和流程。“政银融合”,就是把行政力量、金融力量整合到三级金融服务网络,县、乡金融服务机构由政府、邮储银行、农商行三方人员组成,村服务部由村支书和信贷员组成,明确农商行、邮储银行作为扶贫小额贷款主办银行。三级金融服务网路像一座“桥梁”,一头连着银行,一头连着农户,填补了银行服务基层的空白。
2.建立信用评价体系。着眼破解“两免之后,信用怎么评定”的障碍,建立了尽可能覆盖全部农户的信用信息数据库,实现了农户信用从识别难到信息全的转变。信用信息采集上,按照“三好三强”、“三有三无” 的定性标准和144项定量指标,集中组织人员挨家挨户对卢氏全县农户上门调查采集贫困户信息。信用等级评价上,制定出台信用信息评级试用办法,将农户分为A级、AA级、AAA级和AAA+级等信用等级,分别给予5万元、10万元、15万元、20万元纯信用贷款。信用动态管理上,采集信息和评定结果统一录入信用信息系统,政府与金融机构共享,银行放贷前点一下鼠标就能对农户的信用信息一目了然,而且实行动态管理。卢氏县8.7万户农户已进行了信息采集,占全县农户的94.6%,其中采集贫困户信息2.31万户,占全县贫困农户的95%。7.1万户农户通过信用评定,有信率为82%,其中1.86万户贫困户通过信用评定,有信率为80.6%。
3.建立风险防控体系。着眼破解“投向贫困农户,风险怎么防控”的障碍,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、风险分担机制和贷款熔断机制,加强贷前信用提示宣传、贷中用途管理和贷后违约追责,推动银行从不敢贷变为快放贷。建立风险补偿机制,推动卢氏县设立500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;建立“四位一体”风险分担机制,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贷款风险损失,由卢氏县风险补偿金、贷款银行、省农信担保、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按照2:1:5:2比例分担;建立贷款熔断机制,对贷款不良率超过5%的行政村及不良率3%以上的行政村数量超过30%的乡镇暂停贷款发放。
4.建立产业支撑体系。着眼破解“产业扶贫,项目怎么选择”的障碍,立足卢氏实际、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,建立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的模式,推动产业项目从“小散弱”向“专精深”转变。围绕卢氏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,以信贷投向促进产业拉长链条,明确了贫困户、带贫合作社、带贫龙头企业3类贷款主体,设计了农户+合作社、农户+龙头企业、合作社+龙头企业等6种合作方式,形成了贫困户扶贫项目有龙头企业带动、合作社组织、生产基地承载的产业发展联结机制。
四大体系的建立,替代了银行的人工服务成本,降低了银行的农户信用评价成本、风险防控成本和呆账坏账成本,同时破解了“基准利率放贷,成本怎么降低”的障碍。截至2017年12月末,卢氏县贫困户、合作社、龙头企业三类贷款主体新增扶贫贷款9.22亿元,是2016年同期的10.45倍。其中,6754户贫困户获得贷款3.32亿元。
二、注意“四个结合”,放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效应
河南省卢氏县在推进金融扶贫政策落地的同时,加强“四大体系”建设与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,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。一是与促进社会信用建设结合起来,淳朴了农村文明风尚。卢氏试点构建的信用评价体系,通过对全县农户尤其是贫困户进行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评定,使广大农户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信用等级,农户信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,争当信用户的氛围浓厚,形成了一种正面的文明导向,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。二是与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,激发了内生发展动力。卢氏试点建立的三级金融服务体系,尤其是直接和村民打交道的村级金融服务部,既搭建起了农户了解政策、争取政策、享受政策的桥梁,同时也发挥着加强社会治理的作用,真正把“扶穷不扶懒,帮穷不帮懒”的政策落到了实处,利用扶贫贷款,激发了内生发展活力。三是与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起来,带动了扶贫产业发展。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提供产前培育、产中指导、产后销售一条龙的服务,提高了种植效益。通过金融产品的参与和贷款主体的培育,促进了一批企业联农户、基地联农户、合作社联农户的新型经营主体快速成长,也带动了扶贫产业的发展。四是与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结合起来,增加了扶贫资金投入。卢氏试点,让保险、基金、信贷、财政等多方面的功能都得以发挥,同时它们相互融合,又创新了金融产品,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投向农村、投向贫困地区,放大了扶贫资金的效益。